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碳纤维棒前景-碳纤维棒材料优势可否延续

2020-08-25 15:02:23 碳纤维棒 浏览次数 1227

碳纤维棒是目前比较具有优势的材料,随着我国高端碳纤维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生产向规模化和稳定化发展,企业布局逐渐向高附加值的下游应用领域延伸,我国碳纤维行业将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企业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恢复。


我国碳纤维研发始于上世纪 60 年代,几乎和日美同时起步,但由于种种原因,相关研发项目被叫停。而日美等国对核心技术的垄断与封锁,使我国碳纤维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整体落后于国外,无法满足国家重大装备等高端领域的需求。2016 年我国碳纤维理论产能约 2.4 万吨,然而真正有效产出仅 3600 吨左右,产能利用率仅 15%左右,进口依赖度超过80%。
球碳纤维产能集中于日本和欧美等地区,呈现高度集中的特征。2016 年全球碳纤维理论产能 13.9 万吨,小丝束产能主要集中于亚洲,尤其是日本企业,而大丝束产能主要集中于欧美国家。Toray(东丽)、Zoltek(卓尔泰克)、SGL(西格里)、MRC(三菱)、Toho(东邦)五家企业合计产能 8.1 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 58%。其中日本东丽在收购美国卓尔泰克后总产能达到 4.3 万吨,占全球 31%,并且同时拥有全球最大的小丝束和大丝束碳纤维产能,是名副其实的全球龙头企业。

全球碳纤维企业大致可分为三个梯队:首先是兼具规模和技术优势的企业,Toray、Toho等为典型代表;其次是在特定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企业,比如 SGL 在汽车领域,Cytec 在航空航天领域;再其次则是具备成本优势的企业,比如 Formosa、Aksa、韩国晓星等。

碳纤维棒

但是单纯依靠材料自身的成本控制,价格下降的趋势将非常缓慢,碳纤维棒复合材料对汽车工业的影响将更加直观地表现为对于整个汽车制造工艺的革新,以其先进的碳纤维定制加工成型工艺拉动整个生产环节的成本下降,才能推动碳纤维的广泛应用,才是碳纤维在汽车领域大放异彩之时。

随着我国高端碳纤维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生产向规模化和稳定化发展,企业布局逐渐向高附加值的下游应用领域延伸,我国碳纤维行业将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企业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恢复,市场走向良性健康的发展道路。

在线留言

留言
TOP